December 29, 2010

  • 聖誕之後———-|

    感謝影音同工不辭勞苦,給我抓來剛過去主日的講道影片,是這年最後一主日的講道,也是首次踏足午堂台板。

    對一些人來說,午堂崇拜有如電視的黃金時間,人數多,期望大。有同工問我:是否擔憂?我想,我最擔憂是:1)逾時;2)內容自我重覆,沒有火;3)表達欠佳,該弄清的沒有弄清。

    我是一收到講道編更便選取經文,構思大綱的人,這回選了馬太一段,是想要在聖誕日後的崇拜,延續聖誕故事的討論。對我個人來說,讀過Theissen的《福音中與初期教會政治》,更感興趣是經文的社會政治背景。然而,在寫作過程中,最為難是要同時回應教會指定主題「更新文化、互相建立」,配合全年事工主題「更新教會文化‧重整屬靈氣質」,這是全年壓卷之講。然而,太2:13-23整段都只講嬰孩耶穌一家逃難,沒有明顯資源回應群體。差不多翻遍手上的釋經書,又重溫Stendehl當年有關出生敘事的經典文章(載黃根春老師編選的《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材料不錯是很豐富,但只能開主日學或釋經講座,卻不足以寫講章,因為焦點不清晰。最後,發現經文裡的人民/受苦者最觸動我。這些日子在讀《亞洲處境與聖經詮釋》,滿腦子都是人民,不單是民眾神學家所談馬可福音的ochlos,也包括被揀選的laos。Dhyanchand Carr的文章”A Biblical Basis for Dalit Theology”剛巧提到馬太福音,更新了我的想像,想起伯利恆屠殺的受害兒童家長,便借題發揮。最後,校對週刊靈音稿時發現自己對主題的詮釋某程度竟與另一傳道人不謀而言,更添我信心,相信上主有東西要我們反省:要更新和建立的不單是教會,更是社會!

    內容上,記念受苦者這主題在我的講道和信仰反省中並不新鮮,重要是如何深化,並連結經文和會眾處境,在有限時間裡,我提醒自己,若不能進一步深化,就寧願簡潔一點,留下空間。因此,寫作最後幾天,我是大刀闊斧地修剪枝節,又盡量克制演繹,避免過份發揮。從影片時間看來,這大概是成功的。唯一不足是,在時限中,二千多字逐字講章字句計算得太精,演繹時不免多望稿。對於一些同道來說,這甚至可能未達水平呢。

    下次宣講是1月9日少年崇拜,盼能實驗一下,進一步縮減講章內容,留下更多發揮空間,看看可以怎樣演繹?

    ——————-
    講道:聖誕之後
    2010年12月26日 | 循道衛理香港堂午堂崇拜
    經文:太2:13-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CwJRA0MFE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